苏联

从《人民日报》看1949—1966年 十月革命纪念活动(庞敏)

1949—1966年,基于自身建设和国家发展需要,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采取多种方式纪念十月革命。这既是对建党以来传统做法的延续,又呈现出新的特色。尤其是在中苏关系和国内政治经济形势不断变化的情况下,十月革命纪念活动经历了一个从隆重盛大到曲折复杂再到低落停滞的变化

人民日报 活动 苏联 中苏 庞敏 2025-09-24 04:20  2

溥仪在苏联的五年经历了什么

爱新觉罗·溥仪,中国封建王朝的末代皇帝,其一生跌宕起伏,充满传奇色彩。1945年,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尾声渐近,伪满洲国政权摇摇欲坠,溥仪的命运也随之急转直下。他被苏联红军俘虏后在苏联度过了近五年(1945 - 1950年),这期间发生的一系列事件深刻地影响了

溥仪 苏联 苏联红军 引渡 伪满洲国 2025-09-23 19:10  2

朱敏听说毛岸英牺牲,说:要不是毛岸英哥哥,我就在苏联回不来了

1950年12月初,北京的深夜格外冷,周总理在中南海批阅文件时收到一份加急电报:志愿军司令部确认毛岸英牺牲。电报被迅速传到几个最密切的家庭。第二天清晨,朱敏在北平师范女附中听同学低声议论,才知道那个曾在莫斯科食堂与自己抢过最后一块黑面包的大哥哥,再也回不来了。

朱德 苏联 毛岸英 伊万诺夫 朱敏 2025-09-23 19:47  2

从苏联阵营一员到“反俄急先锋”,波兰到底是怎样一个国家?

冷战后,波兰在政治、外交、战略上全面拥抱欧盟和美国,成为中东欧国家“转身西方”的急先锋。1990年初,战后波兰首届非共产党政府的首任总理马佐维耶斯基在欧洲委员会发表讲话,称回归欧洲是波兰人民和政府的首要任务。德国统一、苏联解体和冷战终结赋予波兰在国际政治舞台上

波兰 苏联 急先锋 波美 波兰国王 2025-09-23 15:33  2

看不见的战争:文化渗透如何悄悄改变我们?

提到“战争”,我们会想到枪炮、军队,但还有一种战争,没有硝烟,却能悄悄改变一个国家的人心——这就是文化渗透。简单说,文化渗透就是“用文化当工具,悄悄改变人的想法”:比如通过电影、短视频、书籍,让对方慢慢认同自己的价值观,怀疑甚至放弃自己的文化和传统,最后从内部

战争 苏联 女权 岳飞 文天祥 2025-09-23 10:42  2

40苏联兴亡史:赫鲁晓夫-古巴导弹危机其实一点都不危险(下)

10月24日的早上,美国发现1艘苏联潜艇和2艘苏联运输船正在靠近美国的封锁线。紧接着,美国航母上起飞的直升机,就去收拾苏联的潜艇了。但是,美国直升机收到的命令是,可以向苏联潜艇投掷轻型的深水炸弹,迫使其浮出水面就可以了,但绝对不能将其击沉。

古巴 苏联 赫鲁晓夫 导弹危机 苏联兴亡史 2025-09-23 00:42  6

空间站的武器——冷战时代苏联的“盾”系列空间站硬杀伤武器

本文原载于《兵器》杂志2024年1月刊,转载时重新进行了二次内容完善及编辑、补充部分插图,以与同好共同分享。个人认为《兵器》是一本专业、客观的军事杂志,推荐持续订阅,丰富自身的军事及政治知识。将家中杂志数字化保存同时进行转载的文章,虽多年份较久,但一是已经足够

冷战 武器 金刚石 空间站 苏联 2025-09-22 10:18  2

苏联兴衰解析:手捧圣经的流氓不会变成教父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苏联作为20世纪重塑世界格局的关键力量,其从崛起至崩塌的历程,始终是历史研究中绕不开的重要课题。然而时至今日,仍有不少人对苏联历史存在认知偏差——或把解体归咎于外部势力渗透,或对其本质简单标签化。事实上,苏联的兴

流氓 教父 苏联 圣经 苏联修正主义 2025-09-22 08:19  3

深度解析文化价值与认知战的

新华社研究院发布重磅报告《思想殖民——美国认知战的手段、根源及国际危害》,揭露美国通过思想殖民,侵蚀他国意识形态、颠覆政权、挑拨地缘冲突,对世界和平发展构成严重威胁。思想殖民是美国对外战略的重要基石,其手段包括从二战后的马歇尔计划(将经济援助与社会制度捆绑),

阳谋 苏黎世 苏联 马歇尔计划 中国古建筑 2025-09-22 06:20  1

红色帝国的陨落,谁是幕后推手?

说起上世纪的超级大国苏联,那可是个响当当的名字。钢铁洪流,红色旗帜,让整个世界都为之侧目,妥妥的世界第二。然而,这个庞然大物却在顷刻间轰然倒塌,化为历史的尘埃。这背后的原因众说纷纭,有人说是自身体制僵化,有人说是民族矛盾激化。但要说美国在其中扮演的角色,那绝对

意识形态 油价 星球大战 反导系统 苏联 2025-09-20 23:15  2

张学良不愿承认:真正保他不死的不是宋美龄,此人他一生不敢提及

被软禁五十四年的岁月,像一把生锈的锁,将张学良的人生困在时光深处。世人提起他的“不死之谜”,总绕不开宋美龄——说她是张学良的“护身符”,用一句“汉卿若死,我亦不活”,硬生生拦住了蒋介石的杀心。可鲜少有人知道,在宋美龄这层“明面上的保护”背后,还藏着一位“隐形守

西安事变 张学良 蒋介石 宋美龄 苏联 2025-09-21 19:29  2

27苏联兴亡史:赫鲁晓夫与尼克松的“厨房辩论”

1959 年,虽然美苏一直都处在冷战的阶段,但是,依旧不影响美苏双方约定在对方的城市,举办一场大型的本国展览会的计划。1959年6月,苏联的展览会顺利的在纽约举行。到了1959年7月,美国的展览会已经在莫斯科的索科尔尼基公园布置完成,到了7月22日,时任美国副

苏联 赫鲁晓夫 尼克松 苏联兴亡史 厨房辩论 2025-09-21 00:10  2